什么是子宮內膜增生?【西安高尚醫(yī)學影像】
什么是子宮內膜增生?子宮內膜增生具有一定的癌變傾向,故被列為癌前病變。但根據長期觀察,絕大多數子宮內膜增生是一種可逆性病變,或保持一種持續(xù)性良性狀態(tài),僅有少數病例在較長的時間間隔以后可能發(fā)展為癌。子宮內膜增生有單純增生、復雜增生及不典型增生3種類型,以下對非典型增生作為重點內容進行討論。

子宮內膜增生有什么癥狀?
子宮內膜增生比較常見的癥狀有月經不調、閉經、陰道出血。
月經失調是本病的突出癥狀之一,常表現(xiàn)為陰道不規(guī)則出血,月經稀發(fā),閉經或閉經一段后出血不止。一般稱之為無排卵功血。生殖期無排卵功血患者除陰道流血以外,不育亦為其主要癥狀。
子宮內膜增生具有一定的癌變傾向,故被列為癌前病變。但根據長期觀察,絕大多數子宮內膜增生是一種可逆性病變,或保持一種持續(xù)性良性狀態(tài)。僅有少數病例在較長的時間間隔以后可能發(fā)展為癌。子宮內膜增生有單純增生、復雜增生及不典型增生3 種類型。
子宮內膜增生患者可前往專業(yè)正規(guī)醫(yī)院的婦產科、生殖健康、婦科科室進行診斷及治療。
子宮內膜增生如何診斷?
1.診斷標準:根據臨床表現(xiàn),結合組織學檢查,可做出診斷,組織學診斷取材的方法有子宮內膜組織刮取活檢,擴宮刮宮術及負壓吸宮術,由于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有時表現(xiàn)為散在及單個灶性病變,有時又與子宮內膜腺癌并存,刮宮或取內膜診斷內膜不典型增生而行子宮切除者,發(fā)現(xiàn)35%~50%患者,其子宮內尚有子宮內膜腺癌(Hunter,1994;Widra,1995;呂衛(wèi)國,2001),所以必須取得整個宮腔表面的內膜組織進行診斷。
刮宮術與內膜活檢比較,所刮取的組織更為全面;但刮齒未到之處仍有可能遺漏某些部位,特別是雙宮角及宮底處,負壓吸引有負壓吸引作用使內膜脫落較完全,診斷將更全面可靠,因此,三種診斷方法中以負壓吸宮的準確率最高,也可結合患者具體情況作具體選擇。
2.鑒別診斷: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與其他兩類單純性增生,復雜性增生須予以鑒別,同時尚需注意與早期子宮內膜腺癌相鑒別。
2.1.病理形態(tài)的鑒別:自從ISGP(國際婦科病理協(xié)會)對內膜增生的分類標準被廣泛采納后,原來內膜增生與癌的診斷中存在的混亂現(xiàn)象有了不少改進,但是,內膜增生及其癌變被過分診斷的情況仍時有報道,雖然都是經過病理專家診斷,原來診斷癌者,經復核診斷,其中有一些病例并非癌,而是各種類型的增生性病變,不符合率少者8.8%,多者50%,多屬于過分診斷,不同專家閱片,其診斷結果互不相同,重復性差,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閱片,其結果也可能有出入,不符合率10%~50%。根據刮宮所取子宮內膜診斷子宮內膜增生或癌變確存在一定困難,故而婦科病理專家Silverberg(2000)指出子宮內膜標本增生性病變是外檢病理診斷中最常被過分診斷的一種病變,易于混淆診斷者多在以下幾點:
2.1.1.對于細胞異型性的診斷各作者所取標準不一致,
2.1.2.用以鑒別不典型增生與高分化腺癌的間質浸潤不易確定,
2.1.3.內膜間質肌纖維母細胞或平滑肌的化生易誤診為癌的肌層浸潤,
2.1.4.息肉樣腺肌瘤(Polypoid adenomyoma)也易誤診為間質浸潤。
診斷的困難可通過不斷探索研究,對診斷標準的繼續(xù)完善,再加上分子生物學基因方面的發(fā)展,使診斷準確性提高,作為臨床醫(yī)師應對內膜增生性病變診斷及鑒別診斷所面臨的困難要有足夠的認識和重視,遇到診斷問題,應與病理醫(yī)師密切配合,供給詳細的有關臨床資料,作為診斷的參考,必要時,與病理醫(yī)師協(xié)同商討診斷問題,現(xiàn)在,有不少醫(yī)院已形成常規(guī),即接受任何轉院會診治療的患者,其刮宮內膜的診斷必須經過復核審定,以避免誤診,特別要防止過分診斷,過分處理。

2.2.臨床特點的鑒別:當組織學鑒別診斷遇到困難時,可結合臨床特點綜合考慮,根據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的臨床資料與病理材料相結合的分析,對于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與內膜腺癌的鑒別,以下兩點有參考價值。
2.2.1.年齡:年齡有重要的鑒別意義,內膜腺癌患者中年齡小于40歲者非常少見,挪威癌瘤登記中心收集的1566例子宮內膜樣癌中,平均年齡62歲(36~91歲),其中0.6%<40歲,8.4%<50歲,所以,對于年輕的婦女,特別是切盼生育的婦女,如果刮宮材料不能肯定見到間質浸潤的特點,雖有腺體明顯增生及細胞異型性,仍應傾向于不典型增生的診斷,但是,這種年齡的規(guī)律是對子宮內膜樣癌而言,那些較少見的其他組織類型的子宮內膜癌,即非雌激素依賴性的Ⅱ型內膜癌,包括漿液性乳頭狀癌及透明細胞癌等,并不具備年齡輕的特點,有學者曾報道5例較年輕的非雌激素依賴性內膜癌的患者,其年齡分別為28,34,37,41,43歲,因此,在鑒別診斷時,首先要根據組織病理學提示的組織學類型,僅僅在不能鑒別分化好的內膜樣癌與不典型增生時,可以年齡作為鑒別的參考因素。
2.2.2.藥物治療的反應:對藥物治療的反應也有助于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和內膜腺癌的鑒別診斷,前者對藥物治療的反應較敏感,在用藥后短時間內其內膜即有明顯逆轉,而且用藥劑量也可偏小,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的病例中,輕度不典型增生者,如果用小劑量孕激素周期性治療(每個周期用藥8~10天),一般在3個月內顯出療效,中度或重度不典型增生者,所用孕激素劑量須要增加并且須不間斷的連續(xù)應用3~6個月,停藥后,雖然可能復發(fā),但多數經過相當一段時間緩解后才會復發(fā),而內膜腺癌患者一般對藥物治療反應慢,并需要更大劑量才能使內膜有轉化反應,一旦停藥亦有很快復發(fā)的特點,所以藥物治療的反應可作鑒別診斷的參考。
以上就是關于“子宮內膜增生有什么癥狀?子宮內膜增生如何診斷?”的相關事項,希望可以幫到您。
(圖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相關閱讀
